機床工具行業十多年的高速增長,中國已無可置疑的成為全球機床生產、消費及進口第一大國。在經濟規模迅猛增長的同時,機床工具行業的產品結構水平持續提升,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,全行業的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。目前中國機床行業的特征是“需求總量下來了,需求結構上來了”。從現在開始,中國機床行業進入了由高速發展轉變為理性發展的新階段。
中國機床工具產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為建國后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,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時期,全國“一盤棋”,各企業是國家按照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而誕生。第二階段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,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與市場經濟的確立。第三階段為新世紀后的十年,是行業融入全球化的十年。
回味十多年的“幸福時光”,重新審視三個全球第一的“桂冠”,機床工具行業“低端混戰、高端失守”的局面因下游需求升級加快而改變甚微,這種“隱憂”一直存在著。
從2009年起,中國金屬加工機床產值由153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209億美元、2011年的282.7億美元,增幅分別為36.6%和35.3%,而同期的進口額增幅分別為59.7%和40.6%。同時,盡管中國金屬加工機床的單臺價值在逐年提高,但據相關數據表明,2011年中國出口機床單價為3.3萬美元/臺,而同期進口機床單價為21.9萬美元/臺,出口單價僅為進口單價的15%。
中國機床行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,在過去的若干年只是被高速增長的數字掩蓋,在增速回歸理性的過程中,行業深層次問題自然會顯性化浮出,并產生一種倒逼機制,反而更有利于行業直面現實,不回避問題,促使各方協同意志,形成創新驅動的長效機制,助推行業步入健康發展。
中國機床工業想要由大變強,企業要走“專、特、精”的道路。環顧世界機床列強,大多數是中小企業,具有“產品有專長、技術有特色、商品要精細,能滿足用戶千變萬化的需求”等共同特征。 |